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5日
中国气象网讯 进入7月以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之增加。气象专家提醒,雷电灾害事故已进入高发期,公众应提高防雷安全意识,防范雷击事故发生。
以北京为例,入夏以来,雷公电母频频在京城上空相会。尤其是这一周的京城,几乎天天都能听见打雷声。据北京市气象台统计,截至7月10日,仅南郊观象台今年就已经监测到19天雷暴天气,而常年这个数字只有10天至15天。
而在新疆,雷暴天气也让牧民蒙受了严重损失。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位牧民的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经济损失超20万元。
进入盛夏季节,雷电天气频发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打雷主要是由两种现象引起,一种是因为地表受热、低空温差变大而引起热对流;另一种则是因为对流云不稳定,引起水汽运动形成对流,引发雷电。而今年以来,全国强对流天气多发,防汛形势严峻,要警惕雷击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三天,15日至17日,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贵州大部、四川盆地中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四川盆地南部、湖南中部、江西中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累积雨量200~230毫米)。15日至17日,西北地区东部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局部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青藏高原持续阴雨天气。
气象专家提醒市民,遇到雷电天气时应注意安全,不仅不能打手机,连短信也别发。因为手机中的金属元件可能成为“引雷器”。如果在野外,的避雷场所是汽车。
【气象科普】谨记十大不宜 无须谈雷色变
不能停留在建筑物的楼(屋)面上。站在楼顶极易招惹雷击。
注意关闭门窗。专家认为,关闭门窗,阻隔空气运动途径,能阻止球雷入室。
不宜使用花洒冲凉。万一建筑物发生雷击现象时,巨大的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
不要触摸水管、管道煤气管等金属管道,这些金属导体若接地不良,雷电流有可能以这些导体通过空气向人体放电。
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打雷时,应停留在离电力线以及跟它们相连接的电气设备1米远的地方。
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构)筑物。由于这些低矮的建筑物没有防雷设施且大都处在旷野中,遭受雷击的概率特别高。当暴风雨即将来临,而又处在开阔地带、山坡、河边时,可选择一些高大物体或架空电力线保护的区域,但所处的位置应距电线杆或高大物体2米以上。
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如果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并把双脚先靠拢。
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不仅高打雨伞容易遭雷击,就是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
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作业遭雷击而导致伤亡的人数占全省总伤亡人数的35%。水的导电率比较高,较地面其它物体更容易吸引雷电,另一方面,水陆交界处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闪电先导容易趋向这些地方。
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汽车里比较安全。
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在雷暴天气下,不仅足球活动不宜进行,其它户外运动也切不可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叶海英)